《開講啦,古城》5場海選落幕 百位參賽者決出42名入圍復賽

7月19日起,泉州古城辦、泉州市旅遊局、泉州市鯉城區政府聯合海峽都市報閩南版開啟《開講啦,古城》系列活動,邀請大傢來講述古城的故事。


講故事走讀古城 助力古城泉州“雙修”

《開講啦,古城》5場海選落幕 百位參賽者決出42名入圍復賽

美國商標註冊費用東南網8月21日訊(海峽都市報記者 劉燕婷 呂波 文/圖)城市非大而美,景色、文化、歷史,水乳相融,缺一不可。6.41平方公裡的泉州古城,從歷史的深處走來,中西合壁建築、騎樓街巷、古井、古樹、古廟、古居隨處可見,南音、木偶、梨園戲、高甲戲等古老藝術,鮮活在古城人的日常裡。這裡,東西塔對望千年,刺桐花花開花落,古港頭潮漲潮退,千百年間,多少古城故事在街巷流傳。

7月19日起,泉州古城辦、泉州市旅遊局、泉州市鯉城區政府聯合海峽都市報閩南版開啟《開講啦,古城》系列活動,邀請大傢來講述古城的故事。一個月的時間裡,百名讀者來報名,這其中有原住民、小學生、大學生、老師、手工業者、退休幹部等等;而美國商標類別從8月5日到8月16日期間,主辦方連續舉辦瞭5場講故事的海選比賽,100名選手,一番登臺實戰,決出瞭42名講故事的好手,入圍復賽環節。

昨日,在泉州通政巷的蘇廷玉故居裡,一場《開講啦,古城》復賽發佈會,讓42位復賽選手齊聚一堂。復賽裡,我們將走街串巷,讓選手們實地講古城故事。




這種講述型的講故事比賽 是種創舉

發佈會公佈瞭復賽的時間、方法、線路以及規則。復賽時間,將從8月25日開始,一直持續到9月2日。復賽時,最主要考察選手們故事的感染力、生動性、角度的新穎性以及故事的邏輯性等,並共將選取21位優勝選手,進入最終決賽。

回顧此前的海選,100名選手,100個古城故事,讓我們聽到瞭許多新鮮的傢族記憶和古城記憶。本次《開講啦,古城》,為的是要發掘一批古城故事,培養一批善講故事的人才,並通過賽事的方法,發動更多人參與到古城講故事中來,也為建立泉州古城旅遊文化的人才庫奠定基礎。

泉州市鯉城文化館副館長栗冰,是本次比賽海選的評委之一,她說,海都報舉辦的《開講啦,古城》活動,破除瞭以往講古比賽各種條條框框的規矩,選手們可以就像在講給自己的朋友聽,很舒服的表述,“這種講述型的講故事比賽是種創舉,而走街串巷的復賽形式也是一開先河。”

“講故事比賽,是古城保護,特別是古城文化、業態活化的一個重要環節。看似很簡單的講故事,實際上包含千年古城的歷史傳承,這些故事可以說是濃縮瞭很多古城活的文化的代表。”泉州市旅遊局局長、泉州古城辦主任李伯群說,參與本次活動的古城熱愛者,不管年齡大小,他們愛這個古城,不僅限於一座古厝、一個街巷或一塊磚石,而是對整體多元文化融合的熱愛,而多元文化是泉州文化的重點組成。




講故事活動意義深遠 助力“古城雙修”

李伯群說,本次活動很有意義,首先,找故事,將那些流傳於民間、被淡忘的故事挖掘出來,這是口述歷史的表現,是活的且很有價值。活動激發瞭大批年輕人的興趣、關註,使更多年輕人參與到古城的歷史文化傳承中。

今年3月泉州被列入全國第二批“城市雙修”試點城市,作為泉州“城市雙修”重點區域,“古城雙修”提出瞭“內修於心、外修於形”的總體策略,即重振古城功能活力、重鑄古城文化意向、重釋古城生活延續的內修施治策略。“雙修,不可能總是靠行政手段,隻有民眾自願自覺主動參與,這樣才是活態當中的保護,活化當中的延續和傳承。”

講故事的活動,就是讓民眾發現,“原來我身邊這麼有故事啊!”喚起民眾自發的想要保護傢鄉。“比如泉州的金釵巷,巷子隻容一人通過,兩邊是出磚入石的古厝。這的人曾抱怨,這墻如何地破敗,為何還不拆掉。但隨著每天遊客駐足在這裡拍照留念,稱這是‘城市的一線天’時,居民們天天進入瞭遊客的鏡頭,也發覺瞭這條巷子和兩邊古厝的珍貴,自發地愛護保護。”李伯群說,隻有群眾發自內心自覺的參與,打好廣泛的民眾基礎後,古城的保護傳承才真的成為可持續,達到雙修的目的。而這次的活動,就是將民眾的自覺性調動起來。

古城文化深度體驗遊,已經成為古城的新名美國商標註冊流程片。很多新泉州人,也參與到講故事活動裡,分享瞭從他們的角度感受到的古城故事,這也是為古城旅遊加分添彩。李伯群希望有更多的遊客,來體驗古城,從他們的角度來發現故事。
arrow
arrow

    wmw202qi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